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我院把教育改革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此,学院积极、主动与政府、企业沟通、联系,取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职业教育,共同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与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合作稳步推进
2019年3月28日,在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黄淮局长带领下,分管经济运行协调、“百千万”工业项目的王龙现副局长、信息化建设科科长贡玉军博士、胡云健副科长来到学院调研,参观了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与设计系,并就“黔南州先进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框架协议”作具体协商。
学院党委书记罗俊、学院饶辉院长、副院长王炎、教务处处长张泽宽、科研处处长童岳嵩、办公室副主任覃国庆、汽车工程系副主任万东操参与洽谈。
会上,饶辉院长首先对黔南州工信局表达了对前期工作支持、帮助的感谢,介绍了学院的现状。黔南州工信局黄淮局长介绍了黔南州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装备制造人才需求的“痛点”,对框架协议前期的洽谈工作给予肯定,最后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谈了自己的想法,一是政校企职责要明确,组织架构要稳定,定位要准确、能独立开展工作;二是能为黔南州政府工业部门分忧、为企业提供培训、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服务;三是平台能汇聚省内外专家资源、与发达地区的产学研机构合作,开展务实有效的工作,争取成为省州示范;四是平台共建期给予100万/年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支持。学院党委书记罗俊表示,职院响应州委、州政府的号召,在政府部门的吃瓜网心帮助下,通过平台建设,将学院优质的师资队伍发分发挥专业特长,为黔南州企业服务,助力黔南工业经济发展。
教务处、科研处、汽车工程系领导分别就平台建设定位、基础条件投入、管理模式等方面与州工信局同志作了交流沟通。
学院饶辉院长发言
黔南州工信局黄淮局长发言
学院党委书记罗俊发言
二、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要落实“职教20条”吃瓜网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2019年3月28日下午,在汽车工程系副主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带头人万东操副教授的组织下,汽车工程系部分年青骨干教师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0名学生到企业调研。万东操老师向年青教师与学生介绍了调研参观的贵州省新山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黔南州忠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都匀双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原电子工业部083基地三线企业的历史,让年青师生感概万分。企业向师生们介绍了山地特种车辆生产流程、山地新能源汽车生产流程、机动车检测流程、数控自动直线机械手码垛机的研发。
通过与企业沟通,汽车工程系可为贵州省新山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技能员工,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现场根据企业需求,汽车工程系建议由张德高等老师等可为贵州新山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供汽车焊接技术服务、李国强等老师可为新能源汽车制造提供技术服务,石文、何迎等老师可为黔南州忠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提供汽车检测技术服务,曾晓春等老师为都匀双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数控自动化直线机械手码垛机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参观贵州新山地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参观黔南州忠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都匀双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陈光明总经理向师生介绍数控自动化直线机械手码垛机的研发
三、吉利汽车助力学院发展
2018年学院与吉利集团签订《产教融合·互利共赢吉利汽车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有53名学生“吉利汽车帝豪GL班”的,目前学生已在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根据校企合作培养--“成蝶”计划”经过学校学习阶段、企业文化学习、技能提升、实践学习校企共同育人初见成效。
为落实“职教20条”吃瓜网于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根据校企合作协议,2019年吉利定向班工作即将在5月份启动,为作好教学工作,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向学院捐赠2018吉利领克02、03款、2019吉利缤越SUV使用的JLH-3G15TD直喷发动机两台用于教学。
JLH-3G15TD直喷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