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初心躬耕祖国大地,描绘青春展现实践底色。2021年8月下旬,在系党总支的工作部署下,黔南职院汽车工程系大学生牢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初心,深入到三都水族自治县打锄村田间地头,开展无人机植保、农机维修保养义务培训、科普宣传、劳动教育等活动,在落实立德树人、助推乡村绿色发展、服务乡村科技与产业共融、践行劳动教育等方面,通过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为当地百姓办实事,奉献青春力量。
三都县打锄村在2005年被县政府列为生态村,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列为示范村,2006年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分三个自然寨分布,共有6个村民小组226户952人,其中劳动力仅581人。针对打锄村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和劳动力缺乏的现实,汽车工程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系党总支的工作指导下,由系教师教研党支部党员教师、系团总支学生干部先期到村里进行“三下乡”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经过精心准备,开展实施了系列实践活动:一是以无人机作为载体,进行茶园实时义务监控和病虫害的处理。贵州茶树主要种植在山坡地上,之前大多种植户都以人工喷洒农药为主,无人机植保作业未开拓,由于茶树多种植于山坡两侧,地形环境复杂,种植密度不均,高度不一,人工喷洒效率低,存在漏喷的现象,这些都是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难题。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经与当地村民对接后,使用无人机优先对打锄村贫困农户进行茶园实时义务监控和病虫害的处理,无人机具有作业灵活、起降无需跑道,可适应地形复杂的地形,因而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茶园的病虫害的治理中,提高茶树的成活率及出产率,为当地贫困农户增收;二是农机义务维修活动。师生自带维修工具和配件,深入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农场开展农机具维修保养服务,活动宣传一开始,就有很多村民前来询问,并试着将他们坏了很久的农机具运到活动现场,以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服务队师生的维修过程,服务队员对村民送过来的农机先登记备案,然后交至维修员手中,经过一番娴熟的操作,农机重新恢复了活力,村民们开心的竖起大拇指,活动期间共修理了拖拉机、收割机、水泵、插秧机、冷库压缩机等农机具近40多台(套),赠送出机油20多桶;三是开展科普宣传下乡、维修保养知识义务培训服务。印发了《无人机植保科普宣传手册》、《农用机械维修与维护常识》200多份送到农户手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开展义务维修保养与义务培训服务活动,使农户节省了维修费用,农机具的正常使用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给农户抢收抢种、恢复生产赢得了时间;四是将劳动教育带入田间地头。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系“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打锄村开辟“校外农场”,党员教师带头,鼓励学生争当“农民助理”,让同学们了解粮食生产过程,培养同学们热爱劳动和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师生同上劳动实践课,让大家明白一食一物的来之不易,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珍惜一粥一饭,将劳动精神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所开展的无人机播洒农药植保和农机维修保养义务培训项目在达到科技支农、科技兴农的同时,也使我系无人机专业社团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真正的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同时把劳动教育从校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强化了同学们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结束后,参与师生也希望通过更丰富的助农实践活动,带动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投身乡村,依托党建引领,发展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图1 团队在打锄村进行无人机对茶树植保活动
图2团队进行无人机对茶树植保活动

图3无人机茶树植保农药配备中

图4开展农机维修保养义务培训时与当地村民合影

图5对当地农户开展无人机植保及农机维修保养科普宣传

图6师生共同体验“田间地头”劳动实践课
